业医感悟
2011-09-01 09:06:30   来源:扶阳讲记   评论:0 点击:

大家晚上好:,前不久,我受广西中医学院的邀请,在广西做了几个讲座,据后来得到的信息,都很满意。广西中医学院特聘我担任他们的教授,指导他们的一些工作。在广西,包括他们的老师、同学,现在还在跟我不断地...

大家晚上好:,前不久,我受广西中医学院的邀请,在广西做了几个讲座,据后来得到的信息,都很满意。广西中医学院特聘我担任他们的教授,指导他们的一些工作。在广西,包括他们的老师、同学,现在还在跟我不断地联系。所以,在回来以后,我们基础医学院的领导,希望我也在本院谈一谈我的感受。所以,今天晚上,就在本院,我再来讲一讲。

刚才,我们的赖书记已经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本人的一些情况。在介绍情况时谈到了,我除了在学校搞教学工作以外,一直不脱离临床。所以,我就用过去的病案和病例,用一年的病例做了个统计。在开场的时候,我把这个情况给大家谈一下。

 一年里,我一共诊治了2745人,一共是20013人次,开出处方20076张。病人的来源除了我们本地、本省的以外,还有部分是外省的,也有从国外来的。那么这些处方里面,为什么20013人次开出了20076张方呢?这是个别的病人,我给他开了两张处方,也就是,他需要有善后处理的,就是病已经基本告愈了,所以多开了一个末药方,病人可以小剂量服用,以巩固疗效。我统计了一下,所涉及到的病种有83个。全年所用药42种,就是20076张处方,一共用药42味。临床治愈率,对于有些疾病,是他自身的临床症状的改善和消失;有一些慢性病,还要西医院校、西医院的检查,比如说,肾功能的异常,就要这方面的资料,来验证是否是治好了,肝脏功能是否恢复了。

在20076张处方里面,用生姜,一共20016张处方的生姜,这当中还包括了干姜、生姜、煨姜、筠姜、炮黑姜。这当中,20016张处方里面,还包括生姜、干姜或筠姜同时使用,所以,一共占了全年99.7%的处方都用了姜。那么桂枝尖这味药,也就是桂枝,但包括了肉桂和官桂,在整个全年的处方里,一共19852张,这当中,博爱扩了桂枝、肉桂和官桂同时使用,占整个全年处方的98.8%。而附片这味药,包括了天雄片、黄附片、黑顺片、熟附片,实际上都称之为制附片。在全年的处方里面,一共有19423张处方里面都使用了附片,这当中嗨包括制附片和制川乌同时使用,这占了全年处方的96.8%。

刚才谈了,生姜站99.7%,那么生姜或煨姜的用量,每一剂药在30到200G之间:干姜、筠姜或者是炮黑姜的用量在25到90G之间。桂枝的用量,每一剂在15到75G之间;肉桂或官桂的用量,每一剂在15到30G之间。当然,也可能在另外的时段,在我的记忆之中,还有用的更多的,但在那一年,用的最多的,用肉桂用到30G,制附片的用量,最轻的量,一剂药60G,在那一年最重的量是一剂药250G,这是我把一年的情况进行的整理。

我记得在10年前左右吧,学校安排我带一个从日本来的医师,这个医生本身的水平已经非常的高,他当时的年龄比我大,他已经在日本行医20多年。他是三所院校的毕业生,她很早就在北京中医学院学了5年的中医,然后优势富山医科药科大学的生化学博士,然后有是东京一所医学院校的医学博士,他那一次来四川,到成都来,他来的目的就是要学习中医的临床,就是要看一看四川的医生、老师在临床上怎么样。这个人当时50多岁了,在学习上,他跟了我一个多月的时间,当时我每天出三个半天的门诊。当时一个半天是40到50个病人之间,他通缉了我一个星期要诊135个病人左右,有时达到140多个病人。他每次跟我看病时,他都对病人的病情和服药后的情况进行了解。最后他就在他的手提电脑里面把我的处方处理了,一共700多张方子。一个月700多张处方里面所涉及的病种,按照西医的归类应该是47种病种,那么如果按照中医教材对阴阳理论的认识,证型也相当多,既有阳虚的,也有阴虚的。他进行了统计,结果他发现了许多问题。

第一:为什么许多有明显阴虚症状的病人,任然使用了大剂量的姜、附、桂等辛温扶阳的药物组成的方剂,而病人服过以后反而阴虚阳亢的症状得以消除,并没有出现一般中医理论认为的伤津耗液,五心烦热等病情加重的情况。

第二:他还发现另一个问题,就是用药的整个数量很少,也就是药味数很少,一张处方也就是五六味药,或者七八味药,最多也就是十一二味药,大多数都在七八味之间。

第三:就是整个700张处方里面,一共只用了27味药。

他在学习完了之后,来跟我探讨这个问题,当时是我们中医学院一个留日回来的博士当翻译。他的问题是:为什么会有这样好的效果?为什么这样的辩证和用药?他无法理解。我说这个问题不是一下子可以说清楚的。很多疾病,按照他学习的教材理论,他的思路就不应该使用姜、附、桂啊!如果使用了,很可能出现不好的反应,甚至于出现副反应。为什么没有出现?天涯非常关注这一点。但由于他所接受和理解的中医理论的局限性,我无法给他详细谈这个问题。但是他也很感激,因为他看到了另一种辩证思维的方法。他原来只是听说,而后来他亲自看到了这样的应用,在临床上确实能够解决很多用其他的中医理论作为辩证论治的指导思想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那么我们为什么这样辩证用药?为什么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我的理念是什么?所以这就引出来这次到广西去,他们希望我讲一讲:为什么我那么年轻就能够诊治那么多病人?为什么在病人中有这么大影响?今天,我也对这个问题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可以称其为“业医感悟”。

我们现在的中医,可以说整个大环境还是很好的,,总医院校每年招生这么多,有这么多的人愿意来学习中医,在加上政策上也越来越好。在一个呢市场环境实际上也很好,只要你能解决问题,那么这个市场的前景很大!后面呢,我还要跟大家分析一下这个市场。还是先来个自我介绍。我出生在中医世家,祖祖辈辈行医,从很多现有的中医资料中,比如《德阳市志》已经有记载了,因为清代光绪以前我的祖辈还在德阳,在当地是比较有名的家族。到我,应该是七代搞中医了。我从几岁开始,由于在那种环境里,从认字就开始接触中医的名词,接受中药的名词,什么是生姜,什么是桂枝,什么是制附片,什么是天雄片,那么写字、认字就从此开始。在后来在那样一种环境下就产生了想学中医的想法,并不是我们家的所有人都学医,这要靠自己。我在少年时对中医就特别向往。一直到我十二三岁就开始读一些这要典籍,如《黄帝内经》等,当然很苦涩,因为当时没教材,读《伤寒》、读《金匮》、读《神农本草经》。那么这些都是经典,当时读还不解其义,那只是读。年龄稍大一点后,祖辈们就一条一条地给我讲这些经典,通过对这些经典的学习,然后自己再读郑钦安的三部书:《伤寒恒通》、《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为什么要雪郑钦安呢?因为他是我祖父的老师,后面我要谈到这一点。到了我十六七岁时候,我在临床上就可以开方了,可以治一些病了,那时没有职业医师资格的限制,只要能看病,病人愿意找你看病就行,所以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已经医治了相当多的病人,可能还没有现在在座的同学们年龄大,大概就是刚入大学的年龄,那时我已经行医,现在算起来已经四十多年了。

到了1973年,通过我在家里随祖辈们的学习后,我觉得应该更广泛地去了解整个医学方面的情况,去接受更多的现代医学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所以我在我大伯父的支持下(我大伯父陆永定,他也是蜀中名医,行医60多年)到了江苏新医学院(新医学院实际上是现在的南京医科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合并后的大学,当时叫江苏新医学院)。临行之前,我伯父陆永定和父亲陆永华就嘱咐我要隐姓埋名,一定不要在那个地方抛头露面,要潜下心来认真学习。蛋结果到南京不到半年,也就是不到一学期,就有病人找上门来,为什么找上门来,这个病人原为成都军区的一个领导,他在成都患病一般找我们诊治,效果很好,后来他调到南京军区当领导,他在南京生了病,又专门从南京飞到成都找我们看,一到成都当然也就知道我在南京了。他到南京后,很快就在学校把我找到了。我只能接下这个病人,因为他毕竟是一个军界的高级领导,从那时开始,我的身份也就暴露了。因为那时我还年轻,也就是二十五六岁吧,南京军区的高级领导居然到学校找一个在读的学生看病,这是不可思议的。这个病人在南京生病时,曾用了中西医的办法治疗了两三个月都没有什么效果,并且还逐渐加重。他患的类中风,也就是口眼歪斜,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针灸、按摩、推拿、吃药什么都用了,后来经过我的治疗,可能前后不到一个月,他的病很快就得到了治愈。这样,治好了这个病以后,情况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很快我就变成了江苏新中医学院一位非常特殊的学生,特殊在哪儿呢?当时学校对我很特殊,第一,江苏新中医学院,还有江苏卫生厅的领导,他们给我做了一些安排。一个是江苏卫生厅给我了处方权(因为我当时是一名学生,是不应该有处方权的)以便能够给一些特殊的领导看病,包括省、市、部队的领导,还有其他一些艺术界的,也包括中西医界的。第二,学校里很多课我都可以不去上,比如体育、政治、军训等,除了专业课,其他的一些不沾边的课我都可以不去上,因为学校安排许多病人给我看。当时除了作为学生上课以外,每天还给我安排20个病人。看这20个病人都是学校规定安排的,凭单位介绍信,再由江苏新中医学院党委办公室批准,批了以后,再到系办,最后才到我这里看病。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反过来考虑,那么这里面呢,一个是对中医传统理论的接受上,中医理论的认识上,在对疾病认识的指导思想上,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临床上我治的病,由于这一次要讲,我就筛选了一些,我当时到成都中医学院很年轻,1978年就到中医学院来了,当时刚好30岁。一来学院呢,就安排我到附属医院门诊上去看病,并且参加中医教学。我呢就一边教学,一边看病,由于当时临床上出现了很多误会,我想呢,也可以利用今天这个时间来讲一下。

当时记得是一个慢性肾炎、肾功能早期衰竭的病人,他是我省某领导的夫人。他的肾功能检查肌酐比较高了,他的尿素氮也是很高的了,CO2的结合率比较低,尿蛋白很高,血液里面的白蛋白很低,球蛋白很高,他的整个肝肾功能都受到影响了。这个人最初是找的我们中医学院的一个老教授看的,药吃了很长时间,效果不怎么好。那个时侯,我在附属医院看病,刚开始去,大概不到一个月时间,很快病人就多了,我的号脉必须提前一天才能挂上号,在我那个年龄段的中医是很少见的。所以这个病人,他也到我这里来凑热闹,也非要来找我看。在找我看过之后,当然,我的诊断跟前面的诊断就不完全一样,因为我用了大量的姜、桂、附。那么这个病人通过不到两个月时间的治疗,他的尿蛋白就消失了,他的肾功能就改善了,他的肝功能正常了。这个病人后来又去找那个老教授,这个就不太好了。他把我开的处方拿去找了老教授,老教授看了后说你不能吃这个方子,吃了病情要加重之类的话。但是,老教授不知道,他已经吃了两个月的药,效果很好。这个病人最后痊愈了,我又给他治疗了一年多,所有的情况都全部正常了,恢复了健康。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还有往来。

当然,后来由于我们中医学院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可能引起一些误会。在临床用药上,可能没有按照教科书来用药,所以我受到了批评。因为教材上不是那样说的啊,你不能那样用药。再加上那个时侯,我还要带实习生的同学,因此带实习生也遇到了很大的麻烦。遇到什么麻烦呢?同学们都是按照教材上讲的来进行辩证、立法、用药,但是我在临床上给他们说得又不一样,我的用药和教材的出入很大,所以同学们就困惑。因为实习生嘛,他们首先要接触病人,写病历,然后他们要辩证、处方、用药。我开始也有意识地同意他们按照教材的思路来辩证用药,并叮咛病人用药后一定要再来复诊。病人吃了药后效果不好,所以病人又来了,我说我来看吧,完全按照我的思路来辩证、用药。当然跟原来的完全不一样,但病人吃了药后,效果很好,但这种办法同学们没有学到好多东西啊!,为什么呢,他们认为通过五年的正规教育,学习了中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以及临床个各科的课程,认为应该是这样用药,而陆老师不这样用药,而他们那种方法效果又不好,陆老师的方法效果有很好。他们就觉得要比较一下其他老师是怎样辩证用药的。这些同学就采取什么方法呢,整个楼都是实习生的同学,各科室都有,他们就吧我看过的病人带到其他老老师那里去看,当然其他老师看过之后,提出了跟教材完全一样的观点,跟同学们的观点也是吻合的,同学们高兴啊,因为他们是正确的。“陆老师你看,我们开的方子完全正确,其他老师也是这样开的”。但是,他们没有马上否定我,而是想继续验证我的疗效,所以继续用我的方子。结果按照我的方子用药,病人的病情减轻了,最后好了。那么就导致了学生更加困惑。这是个问

相关热词搜索: 感悟

上一篇:艾灸能养生也能美容
下一篇:从姜附桂的使用看扶阳理论的应用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