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理路(三)
2011-09-01 09:24:36   来源:   评论:0 点击:

前面重点谈了扶阳理论的思想基础,还有应用扶阳理论的根据在哪儿?下面我们要重点谈一下怎么扶阳。思想基础有了,前提有了,根据有了,那怎么办?这里我仅仅从医药的角度、方药的角度谈一谈认识,使大家在临床上...

前面重点谈了扶阳理论的思想基础还有应用扶阳理论的根据在哪儿?下面我们要重点谈一下怎么扶阳。思想基础有了,前提有了,根据有了,那怎么办?这里我仅仅从医药的角度、方药的角度谈一谈认识,使大家在临床上或多或少有一个提纲。当然,刚才讲的其他一些为方面,比如作息方面、心性方面,是药物所不能及的。这部分扶阳大家要自己去操作,或者从心性、或者从作息去调整。扶阳的方法主要是辛温,就是用温热药。在谈温热扶阳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个很重要的学派,就是钦安学派。钦安学派是清末很重要的一个学术流派。郑钦安,人称姜附先生,就是很善于用姜、附等温热药的一位医家。郑氏虽然号称姜附先生,但仍然会常常用到苦寒,这一点,从他的三部医书里可以见证。而真正将钦安学派发展成纯粹的扶阳学派的是卢铸之先生。卢铸之是我的祖父,郑钦安最后十年时间就是我祖父伴随度过的。现在研究郑钦安只有从他的三部医书里去研究,其实郑氏晚年的思想不完全包括在里面,所以,还得研究卢铸之先生。卢铸之人称火神,其学传其弟子陆永定,也就是我的大伯父,他也是川中名医,号称“火神”,所以我的习医过程就是跟随二位长辈开始的,从三岁识字就开始接触到姜桂附。祖父去世后,又跟大伯父习医,直到大伯父去世。由于我亲历了两位火神的临床经验,加上自己五十年的从医经验,所以对扶阳学派的领悟,不是从纸上来的。是建立在大量的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的。卢氏心法的重心就是“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卢氏心法的重心通过上面的讲述,应该不难理解了。可以说,以上的整个讲解,就是为了帮助大家很好的理解卢氏的这个法要。因为只有充分理解了,临床才能够起作用,才能通过想象看清本质。同时,大家可以感受到,卢氏的这个法要不是凭空而来的,他的根基很深。

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实际上就是以阳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实际上就是以温热药消阴。治病的立法与人身的立命这是紧扣着的,这里面的渊源很深,可以说整个的中医经典、传统文化都可以为其支撑。所以说,不是卢氏喜用扶阳,喜用姜附,而是立命之需也。扶阳离不开温热,在温热药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附子,他公认为扶阳第一要药。我们这里引几家前人的观点来说明,明代医家虞砖谈到“附子禀雄壮之气,有斩关夺将之功”。他的力量很大,有斩关夺将的气势。“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失散的元阳”能够引补气药行走十二经,使失散的元阳通通归位,也就是不失其所。这里谈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阳气没了,跑哪里去了呢?所以亡阳不是没有阳,如果没有阳,那就注定要死了,没有回旋的余地。这个亡,不是灭亡,而是走失掉了。亡羊补牢,就是说的这个意思,附子可以帮助把亡失掉的阳找回来。虞砖的话说到了点子上,回阳是什么意思,救逆是什么意思,都是这个意思。清代陈修园《神龙本草经读》附子条下云:“味辛气温,火性迅发,无所不到,故为回阳救逆第一品也.”虞砖的“通行十二经“即此”无所不到“,虞砖的“追复十三的元阳”即此“回阳救逆”也。先贤后贤,对附子的妙用,已囊括无余了。“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补不足之真阴”只要配伍得当,就可以补血、助血滋养不足之真阴。所以,附子不但可以补阳、还可以助阴。“引发散药以开腠理,以驱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驱除在里之寒湿”所以他可以配麻桂,以驱在表之风寒,也可以配细辛又可以跟姜术诸温里药相伍,以驱在里之寒湿,而卢氏对附子的认识,更是简明扼要“附子暖命门而除阴霾,堪称扶阳第一要药”。

以上是前人对附子的一些认识,附子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功能,有为什么会成为回阳第一品呢?这个是有原因的,必须从附子的来龙去脉上来了解。附子怎么种的,怎么收的,怎么炮制?大家知道,药材要讲究地道,附子出产在哪里呢?就是四川的江油。产在这个地方的附子才叫地道药材,为什么“姜附先生”处在四川,火神出在四川,扶阳学派也出在四川呢?这看来是偶然的东西,值得大家认真的清楚思考。因为扶阳第一药,也就是火神用的最重要的药就是从这里产生的,可以说是得天独厚。那么附子是怎么种,怎么收的呢?大家知道,附子冬至是移苗,夏至采收,禀火气最厚。冬至到夏至这是阳长阴消的时候,所以附子的温热不是凭空来的,扶阳第一要药也不是凭空来的,天道使然耳而附子为什么要产在江油呢?大家可以思考,江油出西南,是坤土最厚的地方,而土是能够藏火的,完完全全可以把天道给的阳气,聚集在附子里面,从而附子有这样一个雄厚的热量。这是从药物的角度对附子的认识。

大家知道张仲景用附子的方很多,有的方用生附子,有的用炮附子,了解附子的炮制方法,对我们认识附子是有好处的。现在用的都是制附子,很少用生的了。那么古法是怎么炮制的呢?四川有个地方叫自贡,过去产盐的地方,生产盐就跟打井钻石油一样。当时的人把原盐从井底抽上来,然后用锅来熬制,结果分成两个东西,一个是盐,一个是胆巴。盐是属阳的胆巴是属阴的。豆花大家知道什么点的吗?就是胆巴水。一把胆巴放进去,豆花就形成了。《内经》里讲,“阳化气,阴成形”为什么胆巴能点豆腐,石膏能点豆腐,石膏胆巴是至阴之物,胆巴也是至阴之物。“阳化气,阴成形”这些生活中的现象我们不能熟视无睹。那么附子要用什么去制呢?生活中有些东西很微妙,这样一个纯阳之物,却要用纯阴的胆巴水来制,古人能想到这上面去,我们现代人呢?恐怕八辈子也想不上来。所以,古人的有些东西,我们只有赞叹,唯有恭恭敬敬的去做学习,去体悟,去守信奉行。附子的炮制,要九蒸九浸,蒸了以后用胆巴水泡,泡了以后用长流水冲,现在没有了,现在不是这个制法,所以对附子的功用影响很大。

下面谈一谈附子的毒性问题,现在大家最担心的就是它的毒性,那么怎么来看待这个毒性呢?毒是什么?古人是怎么认识的?我们从《素问.异法方宜论》里找到了答案,“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为什么毒药从西方来,因毒药多辛味也。我们看一看有毒的药,都属位辛味,这就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的因素,而不是地域上的原因。看一看附子辛热、半夏辛平、吴茱萸也是辛热,连大毒的砒霜也是辛热的。也就是说,多数有毒的药,都是辛味。再看看《周礼。天官医师》曰:“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古时候医师就是聚毒药以供医事的。这说明古人对药的毒性是有明确认识的。老百姓也常讲是药三分毒,所以我们不要光盯着附子,所有的药都有毒性,用得好就治病,用不好就害人,没有中间路可走。另外《周易》在师卦里这样说:“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这个毒我们就要活看了,他不是毒药的毒,而是督导的督。为什么附子能引补气药入十二经,追复失散的元阳;又能与补血药修补真阴;又能与发散药驱除腠理的寒;又能与温热药补下元等等。这些都与毒性相关。我们再看陈修园《神龙本草经读》里,他谈到:“凡物性之偏处则毒,偏而至无可加处则大毒”这句话可谓是点睛之笔,物性的偏寒、偏热、偏凉、偏温都是毒。偏的小有小毒,偏到大无可加则为大毒。由此我们知道附子为什么为扶阳第一要药,因为他有大毒,偏到了大无可加。大家可以思考一下生命问题,健康与疾病的问题。对于一个人,从健康到疾病,是一种偏,从生到死,是不是是一种大偏呢?再偏一步,就到鬼门关了。所以生死是人生最大的偏。人从正常的生的状态到接近死亡的状态,可谓是偏到极处了,怎样把这个偏到极处的状态拉回来,达到起死回生呢?唯一的方法是用一个同样有着极偏性质的但是方向相反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把一个极偏的状态拉回到正常的生命态。这种生命态,《内经》谓之曰:“平”。所以《内经》治病讲究以平为期,治病好不好,痊愈没有,就看他平不平。由此看来,附子的这个性偏,这个大毒,正是他回阳救逆的所在。为什么茯苓没有这个作用呢?因为性不偏,他是甘平。所以附子的毒性我们要好好地加以利用。我们用附子干什么?就是要用他的偏。比如寒症就是一个偏,就必须用热药,这一点是必须认识到的。我们这样认识附子的毒性,对附子的应用,也就不会心存恐惧了。刚才谈了附子的炮制,现在附子的炮制很令人沮丧,已经不用蒸法了,蒸是不与水接触,也就不会产生水解。现在的炮制直接用水煮,他已经煮过几遍了,才是我们见到的附子,功效已经大打折扣,他的毒性已经很小了。

附子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煎煮方法问题。按照伤寒论用附子,都没有先煎,山西的李可老中医,也不先煎。但是我的用法是一律先煎,就是附片先煎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从煮开后算起,两个小时后用筷子夹起来尝一尝,不麻嘴了,才可以下其他药。放了其他药后,再煎半小时就可以了,第二、第三煎同样是半小时,三次的药汁混合起来,分三次服,一定要温服。这是煎煮方法。

附子的运用除了把握上面这一点外,忌口也是保证疗效不可少的因素,按照卢门规矩,妇温热药一定要忌口的。一个是绝对要忌食寒凉,因为附子是扶阳的,生冷寒凉忌掉了,才能保证疗效。另一个是要忌辛燥,这个也是卢氏的心法。为什么辛温扶阳还要忌辛燥呢?这一点不好理解。这里可以做一个比喻,附子以及其他的辛温扶阳药就像汽油一样,他是动力之源。但是你如果吃了辛燥的东西,煎炒的东西,那就像丢了一个火星到油里面,油马上就会燃起来,就会引起上火,所以辛燥也要忌。
     最后简单谈一谈四逆汤。四逆汤是扶阳的第一要方,在《伤寒论》中应用广泛,从太阳篇开始,直到三阴都在运用。四逆汤,在张仲景那里被定义为一个救里的主方。所以《伤寒论》有不少条文谈到“救表宜桂枝汤,救里宜四逆汤”。病到里了,危及生命了,很重要的一个方就是用四逆汤。那么四逆汤为什么叫“四逆”,大家都知道,病到少阴的时候,阳气要亡失的时候,都有一个表现,就是四逆,也就是四肢冷。那么,是不是四逆汤的四逆就是指的四肢冷,而必须有四肢冷才能用四逆汤呢?这就不能作如此论了。 因为有的四逆证并没有四肢冷,有的还会有发热,像通脉四逆汤证就是“身反不恶寒”,也就是身发热。所以这个四逆不仅仅是讲手足的逆冷,这一点我们要有认识。“四”我们可以理解为四肢、手足,但不仅仅是这样,由四肢我们想到,四肢禀气于胃,脾又主四肢,所以它与脾胃有直接的关系。那么,“逆”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素问平人气象论》里讲:“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 逆者死。”所以什么叫做“逆”, 人无胃气就叫“逆”。“逆者死”。所以“四逆”讲的是什么呢,实际上讲的是人没有胃气了。由此我们知道四逆汤是一个救危、救急、救逆的方,一个起死回生的方。由此可见“四逆”这个方名是有深意的,不仅仅是揭示一个现象,一个手足冷。人为什么没有胃气?火气衰微,火不生土,没有来源,所以就没有胃气。这是四逆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我们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发现这里面也有一个四逆,跟我们这个四逆也有一定的关联。这个四逆是“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所以四逆讲的就是逆春、逆夏、逆秋、逆冬,也就是逆四时之气。逆四时少阳不生,太阳不长,太阴不收,少阴不藏。没有生长收藏还有生命吗?没有生,肝就不好;没有长,心就完蛋;没有收,肺成问题;没有藏,肾就免谈。四逆讲的就是这四逆,这就告诉我们四逆汤不仅仅是回阳,它的所治证目是非常广泛的,卢氏在四逆汤的基础上进行化裁,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四逆法,用治内外妇儿耳鼻喉眼诸科之疾,是扶阳诸法中决定性的一法。四逆法, 也可以说是卢氏发挥仲景及钦安之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体现,我们谈扶阳,谈它的理路,很重要的就体现在四逆法的运用上。也只有对四逆法能够运用自如了,扶阳才不至于落入空谈。
                       

 

 

高明的医家,就跟围棋的高手一样,他可以看到四步以后的棋,他还可以一步一步地设计,能够分析每一个落子以后的

相关热词搜索: 理路

上一篇:扶阳理路(二)
下一篇:扶阳为纲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