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药
2011-09-07 15:59:11   来源:   评论:0 点击:

俗语说:人活着就是一口气。民间人们检查一个是死是活,通常摸一摸这个人还有没有气,可见,气对于人体是多么的重要。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祖国医学认为:人身三宝—精、气、神。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和动力,它充满全身,运行不息,关系着人体的健康和寿夭。

 

                                          补气药

 

       俗语说:人活着就是一口气。民间人们检查一个是死是活,通常摸一摸这个人还有没有气,可见,气对于人体是多么的重要。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祖国医学认为:人身三宝—精、气、神。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和动力,它充满全身,运行不息,关系着人体的健康和寿夭。祖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早就指出过:“百病生于气。”意思是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人体气的运行有关。因此,要想养生,必须注意补气。

 

人 参


 

       人参是大补元气、扶正固本的良药。它以扶正祛邪而用于临床各症。如气虚外感的人多表现为反复感冒、易于感冒、病程缠绵、畏风自汗、倦怠潮红、身体强壮、舌苔黄厚的中青年人是忌用人参的。

      人参的使用最忌讳的是“长期大量”。慈禧太后常将人参切成超薄型小片(估计在3克以下)。含侵于舌下,是控制用量的典型。如此少量地不时保户,具有大补元气,增强免疫功能、抗御疾病的功效。但如不加控制,则会产生副作用。有人长期大量服用人参后,出现失眠易激动症状。有人调查统计过大量(9克以上)服用人参1个月的133个病例,均出现兴奋、失眠、神衰、咽喉刺痒、血压偏高等症状,有人还出现皮疹、水肿、每晨腹泻等。其中14人,每日服人参3~15克,24个月后,10人均有兴奋、烦躁、激动、失眠症状,4例出现了精神错乱。有些阳虚火盛者。肠胃功能有所减退,但吸收正常,身体强壮或正常,脉有力而舌苔厚,长期服用人参,则可导致便秘或鼻衄(流鼻血)等不良反应。

       总之,年老、身体虚弱、长期有上述慢述病之气虚者,或病后恢复期患者,皆可选用人参,而身体正常者,圽不宜使用人参。

 

西


 

       西洋参即花旗参、美洲参、粉光参,俗称洋参,主要产于美国和加拿大。其中以美国的威斯康星州产品为道地药材。目前,国内也栽培成功,并且大面积种植。它与我国的人参均属于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祖国医学认为,西洋参性寒、味甘、微苦,入心、肺、肾经,具有益气、养阴、清火、养胃、生津等功能,适用于气阴两虚有热证者,常用于神经衰弱、烦躁易怒与肺热燥咳、气怯懒言、四肢倦怠、热病后伤阴、津液亏损等。对于久病、分娩、劳累过度所引起的身体虚弱、元气损伤,以及出血、贫血、头晕、头痛、腰酸背痛、自汗盗汗等病症,均有良效。近年来,它又用于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胃病,以及肺癌、鼻咽癌等放癖后的不良反应也能奏效。

       然而,西洋参能否充分,与其用法密切相关,不容忽视。现将沿用多年的传统方法评介如下:

含化法:将西洋参放在砂锅内加水蒸,使之软化,然后切成薄片,放在干净的小容器内,每日早饭前和晚上临睡前各含服2~4片,再细细咀嚼咽下。

茶饮法:取西洋参3~5片,加开水浸泡,代茶饮。

炖服法:将西洋参切片,每日取2~5克,放入瓷碗中,加入适量水浸泡3~5小时,于碗口加盖,再将它轩锅内,隔水炖20~30分钟,于早饭前半小时服用。

煮服法:将西洋参切片,取3克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煮10分钟左右,趁早饭前半小时服用。

蒸服法:将西洋参用文火烘干,研成细粉,每次取5克,用1个鸡蛋打碎调匀拌入,待蒸熟后服用。

冲服法:将西洋参用文火烘干,研成细粉,每次取5克,置干净的杯中,加入少量蜂蜜,用开水冲入,加盖后5分钟分数次服用,尤以早晨空腹饮用为佳。

泡酒法:取切碎的西洋参150克,放入优质黄酒内浸泡,经20天后即可饮服,1日2次,每次2~4匙。

配枣法:取西洋参20克,大枣5枚,加水适量,隔水炖。每天早晨空腹和晚上临睡前各服用1次。

炖服法:将老母鸡云内脏洗净,取西洋参50克,放入鸡肚内,用线缝合,加水浸没鸡体,不必加盐。先用武火烧开,然后用文火炖,直到鸡肉熟烂,剩下汤液约2/3即可。每日吃1小碗鸡肉与参汤。若改用鸭、鹅也行。

        服西洋参期间,应忌茶、咖啡、山楂等,以免影响疗效。

       以上用法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含化法虽较方便,但有效成分难以全部溶出;茶饮法经开水多次冲泡稀释,有效浓度不断降低,炖服法与煮服法、蒸服法等,费时久,难坚持,有效剂量不易掌握。

       西洋参何以疗效显著?主要是它含有人参皂、多糖类、挥发油,甾醇,以及氨基酸、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等,具有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血脂、抵制血小板凝集和提高免疫力等功能。

 


 

        唐胤宗即位初年,一日,柳太后突然昏迷,脉沉,,牙关紧闭,御医一筹莫展。胤宗立即传旨,令满朝文武百官献方献策。曾读过医书的唐胤宗在苦思中想起,古代医家在医书中曾有黄芪益元气和黄区汤气疗法甚佳的记载,便对御医说:太后既然口噤不能服药,可否用黄芪煮汤,用汤气进行熏疗,药从皮肤而入,或许可救。御医不敢怠慢,真心煮黄芪汤数斛,置于太后床下。不多时,卧房中汤气腾腾,黄芪之气满室弥漫。一天后,柳太后果然渐渐苏醒。

       黄芪何以有如此功效呢?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作过这样的分析:“口以养阴,鼻以养阳。”“柳太后之病不言,若以有形之汤,缓不及事;今投以二物,汤气满室,则口鼻俱受”。黄芪的补气作用,在滋补药中首屈一指,对气衰血虚之症,其效尤明显。

       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或内蒙古黄芪的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黄耆,耆有长的意思,因其色黄且为补花之长,遂得名。黄芪性温味甘,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等作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黄芪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

       黄芪对病毒无明显的杀灭作用,但对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有一定的抵制作用。黄芪及黄芪多糖,能使动物脾脏内浆细胞增生,促起抗体合成,对体液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黄芪在细胞培养中,可活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动物实验还提示,黄芪有保护小鼠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临床研究表明,黄芪之所以有“补气”、“扶正”作用,主要是由于其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和促进机体代谢作用。黄芪对因中毒或疲劳而陷于衰竭的心脏,其强心作用更加显著。


 

       伏苓饼,古代为皇家食品,民间罕见,至今还被人们标以“宫庭糕点”出售,成为首都的名产之一。

       皇帝为什么选择茯苓制作糕点呢?恐怕跟一些有诱惑力的传说是不无关系的。

       南梁医家陶弘景说:“茯苓,白色者补,赤色者利。俗用甚多,仙法服食。亦为至要。云其通神而改灵,和魂而炼魄,利窍而益肌,厚肠而开心,调营而理卫,上品仙花也。善能断谷不饥。”

        还不仅仅如此,连茯苓的生长也给神化了。《淮南子》云:“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丝。”

       《曲术》言:“松枝入地,千岁为茯苓,望松树赤,下有之。”

       李时珍说:“茯苓,有大如斗者,有坚如石者,绝胜。”

        其实,茯苓是一种寄生或附生的真菌。属多孔菌科植物。多为一年生,也有多年生的。长年长于松树根长。也有长成漆、楝、橘、柏和玉兰等植株上的。茯苓的菌核,呈球形或不规则形,鲜时软,干时硬,皮壳多皱,呈深褐色。生长分布而广。以云南产者佳,称云苓。河南省以商城和桐柏的产量较大,特点是质地细腻、充实,实际上药效比南方产的为好,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茯苓的药用5主要是干菌核。其味甘淡,性平,有健脾胃、利尿、安神之功效。主治体虚、水肿、腹胀以及孕妇腿肿、不便不利、脾胃虚弱、四肢无力、咳嗽、痰多等症。化验分析,主要成分有茯苓酸、、酸性三萜等。

慧苡仁


 

        薏苡的种仁俗称薏米,呈圆球形或椭圆球形,内部白色有粉性,味甘、淡,以粒大饮满充实完整者为佳品。本品功能健脾渗湿,除痹止泻、关节疼痛等症。《本草纲目》中记有: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实践证明,经常信用薏仁米不仅可以益气养血,对强身分赴体也有保障,尤其是长夏时节更宜多吃此物,一是防脚气,二是祛湿邪对脾胃的侵袭。相传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率兵转至豫南地带,因天气炎热,连日降雨,他竟患了脚气,膝胫肿痛,行走不便。一天路过一座庙寺,李世民正想进去休息片刻,见一位道士手持佛珠立于门外,口中喃喃地说:壮士有疾何不医治呢?李世民回答:我的脚气十分痛痒,望请道长赐与良方。于是道士告诉他,将库内的薏仁米加东壁的黄土,炒后再用水熬成膏状向患部即可,李世民依然用后果然见效痊愈,后来李世民当上皇帝派人探寻那位道士,始终没有找到,便下令让群众广泛种植薏苡,以此怀念。直到现今陕南、鄂北以及黄河中游几省仍旧都是薏苡的主要产区。

相关热词搜索:补气药

上一篇:性生活七不宜
下一篇:补血药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本月排行